欢迎光临悉尼协议研究院网站!

咨询电话:16601035877 邮箱:wfqzmyq@126.com

教学改革

专业认证规范下的高职课程持续改善机制

发布:悉尼协议研究院  点击: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于2017年首次通过IEET技术教育认证,并于2020年通过中期审查,目前处于认证周期的后半阶段。IEET认证遵循悉尼协议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倡导持续改善。通过建立完善的持续改进体系,体现培养目标的质量要求,并稳定实施此体系,辅以有效的跟踪与反馈机制来进行持续改进,以推动专业建设的内涵式发展。课程是专业教育目标的载体,是全部教学活动的基础,促进课程的持续改善是专业发展的根本所在。

1 课程体系的持续优化

专业设有专业课程规划委员会,委员会由业界代表、学界代表和专业教师组成,每学年召开一次会议,针对专业的课程规划以及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研讨和审阅,并对下一年度的专业课程进行修订。根据专业特色和发展需求,增设行业紧缺的课程内容,删除或调整不符合专业现状、不适应行业需求的课程。近三年来专业课程体系调整和优化的内容如表1所示。

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得知,经过近年来课程体系的不断优化,毕业生的核心能力具备程度的得分从3.8分提高到了4.2分(满分5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满意度显著提高。

2 混合式教学的实施

为了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专业近年来特别注重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混合式教学。目前全部专业课程已经在超星学习通MOOC平台按照MOOC标准完成课程建设,并开展了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以核心能力为纲要,专业课程划分为若干单元,教师提前发布各单元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学生领取单元学习任务后,利用MOOC平台中的多媒体课件、视频教程、习题微课等资源学习该单元的内容。经过本轮学习,学生应能初步掌握该单元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尝试运用学到的技能解决该单元对应的实际问题。在自学活动中,学生应详细记录遇到的困难并形成相应的问题,以便在集中课堂教学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

1 专业课程体系持续改善

1.jpg

课堂集中教学采用线下课堂或者线上直播课的方式,由教师对本学习单元的要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学生将各自在课前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小组间充分交流与讨论,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则提交给教师进行单独指导和讲解。教师若发现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则在课堂上集中讲解和演示,以保证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课堂教学充分运用MOOC平台的交互性功能,针对各个知识点设计即时的小测验、竞猜、分组PK等活动,通过课堂积分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课后自主深度学习是整个混合式教学最关键的模块。在此模块中,学生通过回看课堂录像的方式加深对单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在保证完全掌握基础知识技能的前提下,通过对课程资源的重复学习深入掌握该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根据MOOC后台数据显示,视频材料的重复学习率与学生学习成绩和技能掌握程度明显呈正相关。教师应及时把握每一位学生对视频学习材料的完成度情况,对于完成度和重复学习率低的学生提出预警,督促其完成学习内容。

课后活动的另一个关键环节是完成习题。利用在线题库、在线评测系统、虚拟仿真系统等技术手段,将习题集以竞技比赛的方式发布给学生,营造出一种你追我赶的比赛气氛。实践证明,这种竞技式的作业形式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为了赢得更好的排名,学生常常废寝忘食地去完成作业,学习成效得到显著提升。

另外,根据费曼学习法,检测知识技能的最终途径是能否把知识、技能传播给另一个人。在实施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将各阶段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沉淀,以微课讲解、实操录屏、作品设计等形式加以呈现,并在课堂上安排学生上讲台进行模拟授课和讲解展示。在此过程中选取优质的作品加入课程资源中,使得课程资源中来自学生的素材比重逐步提升,凸显成果导向型教学。

3 Capstone课程的设计

Capstone,本意是指古代位于建筑物最顶层的最后一块石头,覆盖整个建筑物并且用以稳固建筑的整体结构,是建筑完工的标志。用于教育中,Capstone又称为顶点课程,是指大学为高年级工程类学科的学生特别是临近毕业的学生开设的整合性课程,为学生提供综合、拓展、批判和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机会,以此延伸、深拓、扩展整个工程类专业的经历,帮助学生顺利从学校走向职场、从在校生过渡为在职者,培养学生适应工程类职业的能力,为学生可持续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Capstone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的综合结晶,是毕业生核心能力的全面体现和衡量。

在旧的课程体系中,承担Capstone课程角色的是毕业论文课程。从历年来实践的经验可知,由于高职学生理论知识体系不够扎实,学生提交的毕业论文往往是完成任务式的文章。

通信技术专业在深入调研和研讨后,设立了“工业互联网综合项目开发(移动网络规划优化方向)”作为专业的Capstone课程,以取代毕业论文。该课程每周8学时,另加28学时的集中实训,总共7.5学分,覆盖全部7项核心能力,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从近两年的实际教学情况可知,Capstone课程的实际效果远优于旧式的毕业论文课程,切实培养了学生在现代通信网络全网视野下的网络部署、规划和优化的技能。

2 Capstone课程概况

2.jpg

 3 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3.jpg


4 课岗赛证融合的一体化教学

经过深入调研和论证,专业确立课岗赛证融合一体化的方向为“5G移动通信网络部署与运维5G网络建设是目前国家新基建战略的重要方向之一,人才缺口大。该技术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能力的需求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核心能力高度吻合,将岗位与课程融合既体现了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的职能,又深度贴合专业的教育目标。

专业针对该岗位的需求开设了对应的课程:电路与电工基础、5G新技术与应用、通信原理、光纤通信、5G无线工程与设备维护、移动网络规划与优化。这些课程层层递进,全方位培养了学生从事5G网络工程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能力,包括5G网络架构与原理、5G网络设备、无线基站工程与测试技能、电工技能、传输网设备配置能力、网络运维能力以及网络部署与优化能力。

专业与行业龙头企业华为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开展“5G移动通信网络部署与运维”“1+X”认证。在此过程中,校企合作开发了认证培训教材,派遣教师参加华为的5G培训并通过专业技能认证。

专业与行业的另一龙头企业中兴通讯及其旗下公司展开合作,聚焦于学生专业技能竞赛和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每年举办多项校级技能选拔赛,目前参赛学生覆盖面达到三分之一,且持续提升,争取在三年内达到100%的覆盖率,也即每位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技能竞赛。经过校级选拔赛选出的优秀选手则代表学校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蓝桥杯软件大赛以及各种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近年来获“4G全网建设技术赛项国赛二等奖2项,省赛一等奖多项。获“5G全网建设技术赛项省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多项。获蓝桥杯软件大赛国赛三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多项。专业教师获得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三等奖1项、省级三等奖2项。

课岗赛证融合,不仅训练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提高了专业的整体水平和办学声誉。在课岗赛证融合一体化办学的过程中,强化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引入了企业优质工程素材和实验实训资源,能够使专业发展的方向与行业龙头保持一致,保持专业的高水平和与时俱进。

5 教学质量评价与反思机制

课程教学质量的考核以学生评价为主,专职督导、学生、同行与系二级督导三方评价结果按权重综合评定教师教学质量等级。考核过程实行“三公开”,即评价标准公开、评价方法公开、评价结果公开。具体措施如表3所示。

除了上述评价方式外,近年来,专业逐步推进教师自评和反思的机制。选择历年来评分优秀的教师作为“种子”,开展自评。自评教师在授课进度实施一半的时间节点,对学生学习效果开展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逐项自评并撰写对应的教学改进措施,适度调整教学组织设计。在学期末,自评教师将学生学习效果调查汇总问卷、教师自评表上报二级督导组。二级督导组召开总结会,由自评教师进行汇报和反思,经会议讨论提炼后提交至分管校督导。经二级督导组和分管校督导审核择优推荐,形成自评实施典型案例,在教师所在二级督导组推广。优中选优,优秀典型案例在全校推广,并在教学改革立项上给予支持。

6 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方向

目前IEET认证下专业的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其一,在学时总数有限的背景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矛盾。IEET认证以及专业群的发展战略要求注重学生的通识教育,需要对通信技术的学生展开高新技术领域的全方位教育。在此背景下,专业近年来增设了包括人工智能概论、VR/MR技术概论、云计算技术基础、大数据技术基础、劳动教育、创新创业导论在内的多门通识课程,这占据了相当数量的学分与学时数,导致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学时数变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发现这种学时数的变化对专业课程的教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其二,IEET认证并未对课程思政融入提出相应的规范,这与我国目前的教育政策不相符。

在后续课程体系改善的研究和实践中,应深入探索专业课与通识课的合理配比问题,做到两者互通互融、相辅相成。积极响应国家对课程思政全面融入的政策与要求,优化专业认证规范,在专业教学中加大课程思政建设的力度,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7 结语

本文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为例,从课程体系、混合式教学、Capstone课程、课岗赛证融合一体化和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分析了专业在IEET认证规范下形成的课程持续改善机制。在上述机制的共同作用下,专业课程建设、教师评价分数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均有了明显进步。本文提出的课程持续改善机制具有典型性和通用性,能够为同类院校专业课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